再回 RSS
最近越来越想远离自媒体了。
不知道是看了《娱乐之死》的缘故,还是自己想写博客的缘故。
《娱乐之死》狠狠的批评了新闻,其实自媒体和新闻一样,首要目的都是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所以这样的作品更多的并不是在表达某一个观点或者思考一个问题,而是通过猎奇、偏见来煽动读者的情绪。以此来博取认同或者反对而得到更多分享或者转发的机会。
反观书籍就有很大不同,书籍的作者更多的是想向读者阐述一个观点。作者会做大量的整理,尽力让阐述成体系,有逻辑。同样,独立博客因为没有明显的获取流量的方式,站长的运营也主要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或者纯粹想表达,也更具有阐述性。
记得初中订阅《读者》杂志,每半个月有新刊要到来时,就像在期待一顿美味的大餐一样。晚自习拿出来,会首先阅读中间部分的笑话和言论,然后读后面部分的哲学心理小故事,最后读前面部分的社会、历史长文。翻开书不久就能进入到心流的状态。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心流,只是感觉读进去了,整个人完全沉浸在文章里,完全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只有当下课铃响或者有同学叫自己,才突然恍惚一下,然后回到教室。
但是现在越来越少有这种状态了,也很少再读到能这么让人沉浸其中的文章了,甚至能让人会心一笑的文章都少。是现在的优秀文章少了吗,还是我们发现优秀文章的渠道少了?我觉的是后者。
基于上面的想法,我又开始折腾 rss,简单来说 rss 是一种订阅式的阅读方式,其实和公众号的方式类似,但是不集中在一个平台。任何网站或者平台都可以以 rss 的方式提供内容,然后使用 rss 客户端去订阅他们就能及时获取更新。几乎所有的博客都提供了 rss 订阅源。rsshub 这样的项目也让 bilibili,公众号等等平台也具备了 rss 能力。
然后我在我的 rss 客户端上订阅了一堆的独立博客,部分常看的公众号和一些资讯网站,然后定期清理,留下正真的有思考,有观点的内容。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娱乐至死》全书结尾用这句话来提醒我们,科技在发展,我们感觉到生活的越来越舒适,好像所有的东西都在主动的满足我们,迎合我们,不再需要我们动手动脑。可是这样真的就是好的吗?缺乏了思考的人生真的是我们要的人生吗?如果我们不知道我们忘记了什么,那我们要怎么想起来了?
如同吃的食物会塑造身体一样,我认为我们阅读的,观看的内容也会影响并塑造我们的心灵。那同样的垃圾食品也会影响心灵的健康吧。
所以我想尝试重新拿回主权,由我自己决定要读什么,要关注什么,不要过分的追求点赞分享,不要完全依赖偏好推荐。可以有错误的想法,可以有离奇的观点,只要是思考后的结论,都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