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同在大海漂泊,总是需要找到一根浮木才能安心。

去年离职了,离职后有一种感受是空虚。在公司的时候,不管做什么,做的怎么样,都感觉自己是在产生价值,是有意义的。没有公司之后好像自己的存在被挑战了,好像用来证明自己意义的东西没了,急需寻找另外一个东西来替代。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了,我没有想清楚。就像我们是在海上漂泊,总是想找到一根木头扶着,才会觉的安稳。
也许是因为迷茫,找不到给自己的定义,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这时候公司给了自己一件事做,然后就接受了,就将自己定义成做这件事的了,而这也逐渐成了证明自己存在意义的东西。

可是回头看这个事真的能成为存在的意义吗,其实不能,我们只是拿这个当作借口来躲避寻找真正的意义。
目前看来这样做有两个弊端的。
一是这个意义不可控。我们拿这个事情满足自己的存在感,可是一旦这个依靠改变,比如离职,比如转岗,必然会难受,难受给自己的意义消失,难受于又重新陷入迷茫。而且频繁的得到意义再失去意义,再得到另外一个意义,对人生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其实这就是是没有找到意义)。
第二个弊端则是我们依赖了的这个事物会让我们将会受制于它。最简单的,在面临失去意义的威胁时,我们会更容易妥协。

除了工作,在亲密关系上也是同样的问题,我们希望在恋爱方面得到存在感,所以也会找一个依靠。有一些人将依靠放到了某一个人上,但是人可能会变,或者最开始互相并没有真的了解,当这个依靠离开时,往往会痛不欲生,好像整个生活没有了颜色。而且因为依赖于某个人,我们则很容易受制于他(这个他包含任何性别),因为你不想失去这份依赖,所以对方过分的要求你也会委屈自己满足,这也是被 pua 的基础。

这样来看,我们不能去依赖一个具体的东西,应该去依赖一个抽象的事物,一个自己可控的事物,一个信念,一个理想。
比如工作,我们的依靠可以是做出一个让人们使用后开心的产品,可以是帮助用户提高的效率,比如爱情,我们的依靠可以是经营一段难忘的关系,可以是构建一个美满的家庭。
不将这份依赖绑定到具体的事物,比如对方有新的想法了,不想和你一起经营一段温馨的关系,那也不用强求,找到愿意的人就好,我们的依靠不需要改变,改变的只是实现的方式和合作对像。

也许存在感总是需要一份依靠来承载,那在一开始,我们就找到这软存在感本身的意义,抽象成一个信念,一个理想,依靠于它。而那些看的见的浮木,却无法真的让我们到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