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次元回忆录
最近去逛了深圳的谷子店,参观了柯南的三十周年展,也玩了全职猎人的贪婪之岛实境解密游戏。
中二的灵魂又被激活了,来回忆下自己以前的中二时光(年纪大了确实越来越爱回忆了)。
被压缩的知识
前几天家里厨房的水池堵了,本来准备喊物业来修,但是根据前几次找物业的经验,物业维修效率很低。于是就自己研究着把水槽下的水管拆了,然后挨个清洗掉。
拆完发现其实很简单,就是一批各种形状的短水管互相衔接。接头都是一样的,拧下来就好了。拆完也就了解整个结构了,应该是当初开发商采购的零件不合理,工人没法直接将两个水槽的水管统一接到出水口,而是用几个接口转换了好几次,而这几个转换的接口就造成了堵塞。所以解决办法也很简单,自己量好尺寸重新去淘宝下单合适的水管装上即可。
修完这里突然想到,之前的房间的门把手也是出了问题,我自己拆了之后一看,结构也很简单,而且工人明显把锁里面那根转动的轴装错方向了,所以用着用着就滑向了外侧,导致从房间里面拧把手锁不会动了。
之前我从来没有修理过家里的物件,总觉的这些很复杂,需要专业的人来做才行。但是这两次真的自己去尝试了,发现并没有想象的复杂,甚至觉的还出乎意料的简单。
如果人生也有“导师”
最近刷 B 站看到这样一个大冰的直播切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uuAz7E8B/ 。主要是一个少年家庭不幸福,准备轻生。然后大冰和他聊了一些,并且找了一当地的人陪他,后来也帮忙找了一个海员的工作。看评论最终这个少年真的去做海员了。假如我们抛开作秀的假设,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故事,通过一次简单的直播连线,主持人和观众们一起帮助了一个想不开的少年。其实从成年人来看,这并不是什么过不了的坎,家庭的悲剧不应该让一个孩子来承担,但是身在局中的人,往往走不出来,也想不出来,这个时候要是有一个人能稍微开导一下,可能情况就很不一样。
生产和需求的遐想
个人博客与自媒体
最近又帮几个朋友搭建了自己的个人博客,依然很喜欢博客里的文字。
刷过很多短视频,公众号文章,但是读到个人博客的内容总是会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我也在想这种区别到底是什么了,个人博客和自媒体文章吸引人的区别在哪里了?
我想到了一些
随想 2025 下
09-21
【被人冤枉不要自证,大冰的反击稳准狠,一句顶一万句!-哔哩哔哩】 https://b23.tv/DkRq7XX
(大冰教的破解自证问题的方式。别人诬陷自己的时候,不要去自证,一句话应对“谁冤枉我谁死全家”)
所谓依靠
我们如同在大海漂泊,总是需要找到一根浮木才能安心。
去年离职了,离职后有一种感受是空虚。在公司的时候,不管做什么,做的怎么样,都感觉自己是在产生价值,是有意义的。没有公司之后好像自己的存在被挑战了,好像用来证明自己意义的东西没了,急需寻找另外一个东西来替代。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了,我没有想清楚。就像我们是在海上漂泊,总是想找到一根木头扶着,才会觉的安稳。
也许是因为迷茫,找不到给自己的定义,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这时候公司给了自己一件事做,然后就接受了,就将自己定义成做这件事的了,而这也逐渐成了证明自己存在意义的东西。
ColorOS 15 体验
最近刚换了手机。手上的一加 8 用了好多年,现在确实有些卡了,于是换了一加 13。自己对手机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大部分的手机都能满足,一加用了这么多年一直感觉还不错,就继续买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