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智能体的臆想

今年被称为 AI 智能体的元年。目前的智能体发展分成了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工作流,通过有经验的人类编排执行逻辑,其中不同节点完成不同的具体工作。有的调用大模型,有的做内容转换,有的调用 API 等等。这样可以复用人类的专家经验,解决大模型执行逻辑不可靠的问题。
另一个我称为智能系统,即让大模型自己生成执行流程,选择工具(这里的工具类似于前面工作流里的节点)。这种方式整个工作都交给大模型完成了,人类不需要介入太多,但是生成的执行逻辑不一定是最优的,导致效果不好。

怎么才能做互联网的房东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做一个互联网的房东,而不是租客》(原文译文)。文章提到 20 年前,互联网由大大小小的个人网站,博客,论坛,和一些企业的站点组成。而现在,互联网里大部分都是各大企业的站点,个人站长越来越少。
个人网站和平台网站的区别是什么了?文章的作者用了房东和租客来举例。做为互联网各大平台的用户,我们就是租客,平台提供了各种需要的功能,让我们更轻易的入住这个平台,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建造我们的数字城堡,但是这个数字城堡并不完全属于你。而个人网站,自己就是房东,我建造的这个数字城堡可能功能上差一点,但是我有完全的控制权。
在公众号 ,小红书上发一篇文章,操作简单,马上就有流量。而自己建立博客,需要技术,需要额外的资源成本,操作复杂,前期也几乎没什么流量。明明平台的产品更好用,为什么要选择去用一个要自己维护还很难用的个人站点了?
第一个问题是劣化的,在平台的发展期,平台和用户的目标是一致的,平台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入驻,一定会满足用户的喜好,开发各种吸引用户的功能,这个阶段用户是平台的客人。但是过了这个发展期之后,平台和用户的目标就不一致了,这个时候平台的目标是盈利,开发的新功能多是为了提高收入,而且为了盈利是很有可能去伤害用户的利益的。这个时候的用户不再是平台的客人,而是平台的工具了。我们看到很多平台需要一定的粉丝量才能开通留言,才支持打赏; 你在平台上发布了其他平台的链接可能会被惩罚或者限流。原来应改平等的曝光度会逐渐变成付费了才能获得更多曝光等等。
第二个问题是迁移。所有的平台必然是有周期的,不可能说有一个平台可以永远流行,那你在 A 平台上辛苦经营多年,后面 A 平台不流行之后,你所有的经营都将付诸流水。目前几乎所有的平台都不太愿意让你很顺利的将所有数据迁移到其他平台,房东当然希望你永远租他家的房子。那样你又不得不重新在新流行的 B 平台上再次经营你的城堡。另外一篇文章《不要在别人的王国里建你的城堡》(原文译文)用漫画的形式详细的说明了这种情况。

小众动漫推荐:战术协同与半妖悲歌

最近看了两部比较小众的动漫,感觉还不错,在这里分享下。
image.png
图片来源

精密规则下的团体博弈——《境界触发者》

这部动漫是过年期间发现的,当时小红书长一篇文章推荐小众动漫,很多人评论这部。
目前更新了三季,第一季有 72 集,后面两季则都是 10 多集,整个剧情已经展开了不少。
故事的背景是人类世界会出现黑洞和异世界相连,于是就不断有异世界的怪物从黑洞里穿越过来入侵地球。为了保护地球上的人类,一个叫做边境防御组织的机构成立了。这个机构挑选出一些具有特殊特质的人,对他们进行训练,然后配置特别的武器,以此提升战斗力来对抗异世界的生物。
剧中给人设定了一种特殊的能量——三离子体,由心脏旁边一个特殊的器官里产生。这个设定很像《全职猎人》里面的念能力,或者《火影》里面查克拉。人们通过释放三离子体到一个叫做“触发”的装备里来形成各种武器。
同时通过三离子,还可以模拟出各种各样的战场环境,参与战斗的人员也是以三离子构成的身体战斗,负伤或者死亡都会强制脱离战场,而不会对真正的身体造成伤害。
因为这个三离子体的概念,作者可以脱离现有物理概念做出很多设计,比如主角之一的真实身体是存放在三离子形成的空间里。或者用三离子完全模拟一个新的物理世界作为训练场。
灵活的同时在战斗规则方面,作者又很克制,限制了武器的种类,限制每个人都只能装配主触发和副触发两个触发(一个用于攻击,一个用于防御)。每个触发上只有四个装置位来装置武器和辅助道具(比如隐身用的蓑衣虫)。每个人通过组合这 8 个装置位的道具来进行战斗。
战斗以团体战为主,根据攻击距离分为攻击手,枪手,狙击手。一个团队一般包含三到四个作战人员,外加一个操作手。操作手更像一位后勤人员,不上战场。因为战斗人员都是三离子体模拟的,所以每个人的视觉,听觉也是模拟的,操作员就是背后帮忙处理这些三离子模拟能力的。同时也会远程观察全战场给作站人员提供信息,通过“三离子技术”帮助队员移动或战术调整。
整个边境防御组织有近三十个小队,每个小队的人员角色配置有不同特点,剧中对所有小队的战斗都有描述,也去尽描述了每个队员。所以看完这部动漫,不只是对主角,对很多其他角色也会印象深刻,他们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一面。
整个剧前面介绍背景的集数稍微枯燥,到后面进行 B 级排名战后,就非常精彩了,风格迥异的团队,特色鲜明的队员,都让人惊叹作者的设计。不过前期因为资金不足,画面质量不够好,后面的集数画质才逐步提高。

外国人涌入小红书的这几天(下篇)

上篇写了我刷到的一些内容和自己的想法。这里记摘取一些收藏的比较有意思的内容。

Mawuli K. Fianyo http://xhslink.com/a/RY7Ca26ePFS4
这是一个在加纳的博主分享的视频,这几天的内容大都是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第一次刷到这类更贫困地区的视频,明显看的出来那里的生活设施比较落后,可能是现在很多国家几十年前的样子,但是他们又确实那么真切的活在同一个时代。希望能有机会发展起来,也希望互联网上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外国人涌入小红书的这几天(上篇)

这篇文章本来准备前几天写的,但是要过年了,老是没找到合适的时间。

我是 1 月 14 号开始刷小红书的,起因是看到有人说很多外国人因为 tiktok 要被封,都来了小红书。觉的很好奇,就上小红书上看了看。当天 就刷了两个多小时,估计超过我之前用小红书的总时间。

随想 2025-H1

05-13

印度目前准备开展10天的“辛多尔行动成绩全国巡讲”活动,宣传胜利,13日至23日,目的是让每一位印度人能够了解到胜利的战果!
20250513_223407.webp

可是我们不是都认为印度失败了吗,巴基斯坦用落后的 歼10c 击落了 3 架阵风。假设自己是印度人,在这种情况下,能看清真相吗
(或者说可能印度那才是真相,我现在认可是的假的,怎么区分了)

2024 总结

今年的总结拖的有点晚了,最近杂事比较多。
这次将这几项按 5 分总分打分。3分为符合预期,1 分为极度不符合预期,5 分为极度超出预期。

健康和锻炼(1分)

今年没啥可以总结了,几乎什么都没有做。去年写完总结后在滴答清单上开了几个打卡,希望坚持每周的运动,每天的喝水量等等,但是几乎都没有做成。

2024 读书总结

在我的记录里 2024 年总共算读了 34 本书(包括弃读的)。其中五星 4 本,四星 14 本。分别是

书名 作者
对赌 安妮•杜克
Technofeudalism(技术封建主义) Yanis Varoufakis
微习惯 [美]斯蒂芬·盖斯
选择的悖论 [美] 巴里·施瓦茨
书名 作者
笔记的方法 刘少楠/刘白光
优秀的绵羊 [美] 威廉·德雷谢维奇
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
巨人的工具 [美] 蒂姆·费里斯
落花水面皆文章 叶圣陶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美] 加里·凯勒 / [美]杰伊·帕帕森
雪中悍刀行 烽火戏诸侯
可能性的艺术 刘瑜
张一鸣微博集 张一鸣
弗洛伊德与为什么鸭 徐慢慢心理话
The Magic Finger Roald Dahl
浮生六记 沈复
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 [美]杰玛·哈特莉
论生命之短暂 塞涅卡

总的来说,今年看的书比去年少了不少。一方面因为后面离职了,看书的时间上乱了。另外最后几个月一直想把《雪中悍刀行》看完,几乎时间全耗在上面了。
另外今年开始尝试看书的同时做笔记,算是刚起步,效果还不是很理。用 kindle 做笔记很不方便,kindle 自身的评论功能几乎不可用,而用手机做笔记就得同时拿两个设备,而且还没法实现划线评论。可能还得继续研究下找到更合适的方式。

退化

YC 的创始人 Paul 前端时间发了一篇文章《写作与不写作》译文),引起了不少的讨论。
其中有一段让我很有启发,摘录如下

This situation is not unprecedented. In preindustrial times most people’s jobs made them strong. Now if you want to be strong, you work out. So there are still strong people, but only those who choose to be.
这种情况并非第一次发生。在前工业化时代,大多数工作使人身体强壮。现在,如果你想强壮,你需要锻炼。世界上仍然会有强壮的人,但他们只可能是那些主动选择强壮的人。
It will be the same with writing. There will still be smart people, but only those who choose to be.
写作的情况与此完全一致。世界上仍然会有聪明的人,但他们只可能是那些主动选择聪明的人。

记一次寻找数据源

最近看到这样一篇文章《马斯克:未来只有特权阶级,才能进行“数字戒断”》。

我很同意这个观点,我们现在被手机,被数字产品绑定的越来越重了,就像我一直吐槽的,我们失去了阅读长文的能力还不自知。

image.png

所以我想看看马斯克这个访谈到底讲了什么,根据关键词找了很久没有找到,中英文都不行,最后只能对照着衣服挨个看他的所有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