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如果人生是一场旅行,你希望来一场艰苦的旅行吗?我希望那是一场有意思的旅行。

(看《葬送的芙莉莲》第六集受到的启发)

25

时间过的越来越快,我们却没有感知,感知了也无动于衷。

小时候是慢的,小学初中也是慢的,高中就开始快了,大学又稍微慢了一点。毕业后就开始加速,到结婚生子后开始全速狂奔。

可是这样不对啊,就这样狂奔下去一定会后悔吧。得想办法让速度慢下来,让时间稍做停留。


真正重要有用的东西是可以恒定下来的。

就像 http 协议,这么多年了,至到近几年才开始出现大的变化。

就像微信,诞生到现在核心的功能其实变化不多。甚至 im 这种形式,从短信开始到现在这么多年了,核心交互差别也不大。

手机上的 app,就算一年不更新它,其实也都能用。

所以真正重要的东西应该是稳定的?而不需要隔两天一个新功能,两周发一个版本。做的很多东西可能都是多余的。


团队也是有短板效应的。比如团队成员都很强,但是招了一个水平稍差的人,那么整个团队的效率都会降低,而不是只会影响这个人本身的工作。甚至如果他有和外部团队合作,那也会影响那个外部团队的效率。

22

很多积累直觉上觉的是像粮仓屯粮,秋天屯好了可以管一个冬天,可实际上很多积累如同滚雪球,积累时越来越大,不积累时它会偷偷变小。

18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一个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老人与海》

16

职级和能力其实是不对等的。

有的人先得到职级,而后提升到对应的能力。

有的人先得到能力,而后获得对应的职级。

甚至有的人能力和职级完全不匹配,正向反向都有。

职级的提升靠伯乐和机会,能力靠思考和实践。

15

我们总想赚到更多钱,但是放到长远来看,应该是有个范围的,挣在某个范围内的钱才是满足感最强的。能买到想买的东西,同时也不会太累。

目前的想法是,对于个人来讲,这个范围的下限在全球一线城市的平均消费水平。稳定达到这个水平,则日常生活无虞。

11

现在 AI 已经可以看书做总结,看视频做总结了,怎么去区分哪些书该这么用哪些不该这么用了?还是说都应该用 AI 去辅助看。

一种可能性是,当大部分的内容都用 AI 来看后,生产的内容也会逐步变成适合 AI 看的内容,或着基于 AI 总结的偏好去生成。那样是不是粗制滥造的内容就更多了。

那是不是越是这样,人们越要慎重去选择自己要精读的内容。

10

有些群,或者有些公众号,偶尔发了一些很不错的内容就关注了,但是后面发现它发的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垃圾。又舍不得取关,担心万一它还能发出不错的内容了。

所以到什么度就取关了?

07

不要期待资源,不要等待认可,不要抱怨环境。成为推动事情的人,成为发起事情的人,成为领导事情的人。要能够在没有鼓励、没有认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没有退路、只有压力的情况下达成目标,要成为发动机、成为领袖,去影响其他人发光,引领目标达成。

–《轻服务团队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