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不配吃细糠
今天刷到一个消息,说影视飓风做了一个视频被全网下架了。视频内容是吐槽各大视频平台的视频分辨率作假。
找到别人的存档看了下,这次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多了。其实国内视频的分辨率不高很早以前就被人吐槽了。几年前就看到过有人吐槽觉的国内平台同等分辨率的视频看起来没有国外平台的清晰。
我去搜了下,还看到了新浪 2020 年发的文章《国内各大视频平台,重新定义了高清》。
今天刷到一个消息,说影视飓风做了一个视频被全网下架了。视频内容是吐槽各大视频平台的视频分辨率作假。
找到别人的存档看了下,这次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多了。其实国内视频的分辨率不高很早以前就被人吐槽了。几年前就看到过有人吐槽觉的国内平台同等分辨率的视频看起来没有国外平台的清晰。
我去搜了下,还看到了新浪 2020 年发的文章《国内各大视频平台,重新定义了高清》。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提到关于一个人都没有的时候要不要闯红灯。文章的最后我本来想讨论一下“我们应该遵守的最底线的原则是什么”这个问题,但是当时想的不够清楚,所以文章里没有写,结尾的也比较仓促。
最近看到了一个事,又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思考。
感觉好久没有旅游过了,这个中秋选了附近的一个景点来了一次无规划的自驾游。
因为带了老人和小孩,所以整个行程比较随意,玩到哪里是哪里,尽量不一下走太远。所以整体就是从深圳出发,在中山停留一天,然后在江门的赤坎小镇住一晚。
笔记有三个作用
必要难度理论:存储与提取负相关
越容易存储的内容越难提取,越难存储的内容越容易提取。
用自己的话记笔记
这个自己也有感受,有的时候有个内容有自己的描述语言,但是不够专业,然后在记笔记的时候就会转换成专业的语言来描述,结果下次想到这个内容的时候来搜却怎么都搜不到。原因是下次想到这个内容还是用的自己的语言描述的,搜索的时候根本不可能用当时转换的那几个专业名词来搜。所以虽然自己的语言可能比较糙,或者不够专业,但是却是自己理解所得,记忆更深刻。
这里不是讨论法规上可不可以,那肯定是不可以的,这里讨论的是真实情况下你会怎么做,我是看到过很多人会闯的。
我自己一直以来都是不过的,静静的等到红绿灯变绿了再走。
然后有一次和朋友走的时候被调侃了,路上左右两边望去很远都看不到车来(当时那条路应该是一条比较新的路,确实路过的车很少)为什么要傻傻的等了。
这是最近学到的一个新观点,目前只是片面的了解到一些信息,说不上认可或者反对,只是觉的这些想法确实值的思考,所以记录下来。
第一次听到类似观念的说法来自卢麒元先生和温铁军先生的一次访谈(1:56:00 左右)。访谈中他们提到了数字资产产权的问题。
今天尝试坐了一次公交,好多年没有坐过公交了。发现公交退化的很明显了,至少这个是这样。
整体差不多等了近二十分钟,我的目的地不远,就两站公交。估计走都快走到了。打车也肯定已经到了。
做在车上玩手机,急刹的时候撞了下栏杆。当然这个是我的问题。但是平时习惯了玩手机,地铁上没有急刹,打车都系了安全带。
到站之后发现目的地在马路另一边,人行道离的还比较远,同样地铁和打车不会有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公交车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市场定位,远距离肯定选地铁,近距离就打车。近的选公交了,但是花费的时间成本可能抵不上比打车节约的费用。
前面提到过我开始用 rss 来订阅资讯。从年初开始,自己有意的减少刷即刻,抖音的时间,开始增加刷 rss 的频率。之前都是用 inoreader 管理订阅源,最近用的更重度了,于是切换到了自建 freshrss + feedme 的方式,使用体验更好了。在这半年浏览独立博客的过程中,遇到了几个有趣的事。
前段时间突然看到一条消息,《花田半亩》出新版了。时隔多年,没想到还能再次听到《花田半亩》的消息。于是下单了一本新的书。就像突然遇到很多年没有再见面的朋友,再次看到田维的文字还是那么让人触动。